目前,人工授精(AI)是生豬生產中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人工授精中心的經濟盈利能力與公豬的保留率和后備公豬的購買密切相關。 本研究的目的是檢查八個歐洲國家總共 6,496 頭純種皮特蘭公豬的選擇過程和壽命,并分析的淘汰頻率和原因。
數據來自2018 年至 2022 年兩個德國公豬繁殖場以及 53 個人工授精中心。保留時間通過選種過程直到被替換或者到檢查結束。 公豬的選種在 168 ± 5日齡時進行。 為了進一步計算,淘汰原因分為九組:繁殖(BR)、死亡(DI)、安樂死(EU)、健康(HE)、基因(GE)、性欲低下(LI)、精子質量(SQ)、 結構(ST)和其他(OT)。
總體而言,56.1%的受檢公豬被淘汰,17.5% 在進入人工授精中心的同一年內被淘汰。 53個人工授精中心的年淘汰率平均為42.4%。 最常見的淘汰原因是精子質量低(45.1%),其次是基因(28.6%)和低性欲(10.6%)。 公豬在2歲時淘汰的相對頻率最高 (34.0%)。 捷克人工授精中心的公豬被淘汰的風險最高(P < 0.001),而荷蘭人工授精中心(P = 0.006)和葡萄牙人工授精中心的公豬淘汰風險最低(P = 0.01)。 不同淘汰原因的組別中,繁殖原因淘汰組在選種過程中體重較高(117.9 ± 9.0 kg),性欲低下淘汰組間隔期較長(45.9 ± 17.6 天)。 基因原因淘汰組公豬的特征是淘汰時的年齡最大(934.0±272.8天)和最長的服役時間(672.5±266.8天)。
研究結果有助于發現人工授精皮特蘭公豬生產失敗的最常見原因,有利于人工授精中心制定經濟的淘汰政策,并通過公豬繁殖場問題導向的選種方式來改善公豬管理。
2023. J. Anim. Sci. 101: skad408
DOI:https://doi.org/10.1093/jas/skad408
推薦閱讀:綠原酸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養分消化率和腸道功能的影響